服务热线
021-63095600
|
二、各流体介质流量计算
式中个代号意义如下:
Kv m3/h阀流通能力表征; P1 kg/m3 阀上游介质密度;
Q m3/h体积流量; PN kg/m3 标称密度((0℃,760mmHg);
Qn m3/h体积流量; t1 ℃ 阀上游介质温度;
(0℃,760mmHg) T1 °K 273+t1=阀上游介质绝对温度;
P1 bar 一次测绝对压力; V2 m3/kg 比容(由蒸汽表上查);
P2 bar 二次侧绝对压力; 在P2和t1条件下;
^P bar 流经阀压降; V★ m3/kg 比容(由蒸汽表上查);
G kg/h 质量流量; 在P1/2和t1条件下。
三、高粘性液体的KV系数校正
现举例说明:
已知:流体介质:加热油;流量系数:KV=1.35;体积流量:Q=1m3/h;运动粘度:υ=1200mm2/s;求:校正系数K由粘滞系数计算公式所得数值,从KV值校正系数图表中得到校正系数K=1.42,那么相乘KV校正=K.Kv=1.42×1.35=1.92。
四、各粘度单位及换算
粘度是选择油的主要指标。粘度是液体受外力作用流动时间,在液体分子间所呈现的摩擦力。其大小可用动力粘度单位、运动粘度单位及条件恩氏粘度表示。我国主要采用运动粘度单位。
动力粘度用η表示,但单位为厘泊。运动粘度用υ表示,旧单位为厘司(CST),新单位mm2/s(平方毫米/秒)。条件粘度用°E表示,单位为恩氏度。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换标关系为η=υ·ρ其中ρ为密度。
υ(mm2/s)=υ(CST)≈0.13°E;
10 mm2/s=10CST≈1.0°E; 25 mm2/s=25CST≈3.5°E
40 mm2/s=40CST≈5.3°E; 80 mm2/s=80CST≈10.5°E
160 mm2/s=160CST≈21°E; 400 mm2/s=400CST≈53°E
工作介质为液体,特别是油类时,粘度变化随温度而急剧变动。对于这种情况,阀应根据粘度高低选用合适动作原理和机构或提高其线圈功率。
低粘度电磁阀:介质粘度≤20 mm2/s;
中粘度电磁阀:介质粘度≤300 mm2/s;
高粘度电磁阀:介质粘度>300 mm2/s。
五、电磁阀反应时间
电磁阀从全关到全开(或相反)的反应时间取决于阀的公称通径、动作方式、启动电流及功率、流体介质类别及粘度、入口压力和工作压差等。
对于通径DN≤50,流体介质为气体,压力P≤1MPa时;
一般直动型电磁阀反应时间为15~60ms,先导型电磁阀反应时间为20~250ms,反冲型电磁反应趋向于接近直动型电磁阀。
使用流体介质为液体时,电磁阀反应时间比上列数值增大约50~100%。
使用直流电磁阀反应时间比上列数值增大约50%。
由于此时电磁阀反应时间的各变动参数较多,一般不能提供各阀得反应时间,根据用户需要按规定试验条件而提供。
电磁阀 的翻译结果:solenoid pilot actuated valve